院党站开展“红色驿站”里的非遗课系列活动第一期
阳春三月,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袅袅面香中徐徐展开。3月12日下午,由院党站策划并主办的“红色驿站”里的非遗课系列活动第一期《指尖上的千年匠心——面塑技艺传承》在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华彩开篇。活动以非遗为媒,以青春为介,让传统技艺在当代校园绽放时代光华。
“面塑不仅是手艺,更是流淌在华夏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基因。”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的代表性传承人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程友真老师在开场白中说到。作为深耕面塑艺术几十余载的匠人,程老师在本次活动中创新性融入了动漫IP元素,让千年非遗与科技时代审美激情碰撞。
活动现场,同学们化身“非遗传承人”,在程老师的指导下开启创意之旅,复刻了春节档大火角色“哪吒”。揉、捏、搓、捻间,普通的糯米面团逐渐显露出灵动雏形,程老师穿梭其间悉心指点:“注意人物重心比例”“渐变色彩要层层晕染”,让古老技法与现代创意迸发奇妙反应。这一刻,传统与现代不再有界限,文化传承的种子在大家心中悄然生根发芽。
从千年传承到青春演绎,从古老技艺到潮流表达,“红色驿站”非遗课堂以创新之姿搭建起文化传承的桥梁。在这里,非遗不再是博物馆的静态展品,而是可触摸、可创造的活态基因,正在新时代青年手中续写着永不褪色的文化传奇。让青年成为非遗“火种”的传递者,“红色驿站”后续将陆续推出剪纸、拓印、香包、扎染、竹编、螺钿等系列课程,形成“月月有非遗、人人可传承”的文化矩阵。